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铁皮鼓

铁皮鼓(1979)

铁皮鼓

评分:8.3 / 地区:西德 / 波兰 / 法国 / 南斯拉夫/ 片长:142分钟/ 162分钟(导演剪辑版)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 / 热度:27202℃
类型:剧情/历史/战争/ 语言:德语 / 波兰语 / 俄语 / 意大利语 / 希伯来语 编剧:沃尔克·施隆多夫/弗朗茨·塞茨/让-克劳德·卡瑞尔
主演: 马里奥·阿多夫/安吉拉·温科勒/大卫·本奈特/卡特琳娜·塔巴赫/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Tina Engel/Berta Drews/Roland Teubner/Tadeusz Kunikowski/Andréa Ferréol/亨兹·本内特/Ilse Pagé/Werner Rehm/Käte Jaenicke/Helmut Brasch
状态:1280p高清更新:2017-07-10
影片别名:锡鼓 / 拒绝长大的男孩 / The Tin Drum

铁皮鼓下载地址

铁皮鼓影评or剧照

奥斯卡拿着铁皮鼓把妈妈叔叔爸爸敲死了,决定长大了。战争的恐惧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异化了人的精神……这部电影反思德国的纳粹罪行,犹太人太可怜了…

铁皮鼓剧照

政治意味太强烈了。小奥斯卡的波兰舅舅、德国父亲、移民到美国的外祖父等家庭结构是最基本的隐喻。铁皮鼓和呐喊是反抗社会秩序、反抗世界的一种方式,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施隆多夫背后德国新电影革新的一种隐喻。

铁皮鼓剧照

见证了成人世界的肮脏丑陋,他不想长大,只想作为旁观者,可时局动荡谁都身不由己,最后埋葬了一直陪伴铁皮鼓。新德国电影浪潮下的施隆多夫,政治隐喻和讽刺荒诞的集大成作。

铁皮鼓剧照

非常强大的影片,要素过多,伦理、荒诞、闹剧、疯狂。没有什么比为喝一杯咖啡而被炸死更能讽刺小资阶级和人性的丑陋面。施隆多夫靠《铁皮鼓》这一部就能奠定其地位,新德国电影太先锋太前卫了

铁皮鼓剧照

补上了小说没能看完的遗憾(德国现代小说也绕不开二战,却比苏联小说更难读完和晦涩,《德语课》也是如此)。小演员的出演很惊喜,相当独特。有点想要一个红白色的、有三角形图案的铁皮鼓,挂着就好。

铁皮鼓剧照

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由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的是施隆多夫执导。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三岁的奥斯卡目睹着成年世界的荒诞,与自己的铁皮鼓为伴不在长高。影片映射着强烈的人性、战争、纳粹、反思等元素。通过奥斯卡的视角呈现那个时代的变迁。

铁皮鼓剧照

摘下的画像和重新放上的画像,抛在地下室的铁皮鼓和抛在坟墓里的铁皮鼓,或许本质都是一样的。成人世界里的欺骗和战争,本质上没有太多不同。

铁皮鼓剧照

铁皮鼓象征着童真和希望,刺耳的尖叫是对一切不公的反抗。三岁的奥斯卡在母亲的私情间紧紧抓住不放的铁皮鼓是他唯一的向往。成长后的奥斯卡把尖叫作为卖弄的把戏,反抗的武器已然退化为观赏物。二十一岁丢下铁皮鼓的奥斯卡一步步失去了一切童真与希望,作为一个绝望的成年人活下去。 开篇和结尾都是老祖母在广阔的田野上,中场几次出现的历史旁观者的吹奏人。 幼时的我们附属于家庭成长,青年的我们附属于社会成长,最终我们只能依靠自己成长。放下铁皮鼓是一种绝望的选择,也是必需的成长,没有人能一直紧抱铁皮鼓发出刺耳的尖叫,也没有人从一开始就丢下了他的铁皮鼓

铁皮鼓剧照

强烈的现实批判力作,政治讽刺贯穿全片,荒诞的剧情与儿童视角巧妙结合,构建出触目惊心的世界观。畸形的出生,畸形的人物,畸形的家庭,最终反映的是畸形的国家形态和战争给人造成的扭曲。德国父亲,波兰舅舅,其中的隐喻不言而喻,母亲游离在强权与羸弱之间,最终只能屈从。奥斯卡想要逃离大人世界的虚伪而选择停止生长,上帝剥夺了他的生长却赋予了他一只铁皮鼓和强有力的尖叫,在乱世中发出刺破时代的呐喊,挣脱现实的禁锢。然而身体停止生长心理不会停止,逃避现实并不能改变现实,奥斯卡这个时代的畸形儿注定要见证这个时代的毁灭。等到所有亲人最终离他而去,他成为了孤儿,他必须要"长大",此时镜头又一次反转,与出生时相对应,暗示颠倒的世界恢复正常,他丢掉了铁皮鼓,在坟墓里获得重生。铁皮鼓敲出的是时代的悲歌,乱世的警钟,发人深省。

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作 极具表现与象征意义的铁皮鼓与尖叫声和场面调度 对于横跨德国二战前后三十年的历史和人文充满着反思与质疑 比起成年人世界的虚伪与欺骗 保持孩童般的纯真或许是唯一不同流合污独立处世的方法 修女灵魂升天的画面如同童话梦幻般残酷而唯美 矮人们之间的情谊让人相信世间仍有单纯的人性光辉 小朋友成熟稳重的表演令人赞叹

德国新电影。提前看掉,以免下周的课啥都听不懂。片源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91668012.html。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只从电影来看,家族故事、政治讽喻、魔幻现实,让我不断想起鲁西迪,尤其是他的《午夜之子》和《摩尔人的最后叹息》。鲁西迪的创作有没有借鉴《铁皮鼓》呢:主角叙述家族故事;幼年时跟踪母亲,目睹母亲偷情;主角有特殊能力或生长异于常人;个人经历与时代浪潮纠缠(主角认为自己推动了二战的爆发)...不过,电影《铁皮鼓》给我的观影感受还有反胃与惊悚,鱼和汽水粉的情节实在让人恶心。太辛苦小演员了。

新德国电影大名鼎鼎的代表作,导演施隆多夫。看的是160分钟导演剪辑版,跟之前对这部片子的理解还是有很大不同,施隆多夫继承了一点点1920s德国表现主义的东西,但是布景和灯光几乎全部剔除了。这个邪典故事,几乎是我见过的表现战争最有意思,也最有艺术价值的方法,以儿童视角表现人在纳粹环境中的异化。死也不放弃铁皮鼓的儿童,会叫喊震碎玻璃的儿童,成为了影史经典形象。奥斯卡在荒诞的人物关系中,投射传统亲情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谁是母亲,父亲,情人? 那个售卖铁皮鼓的犹太商店老板,他短暂停留的时间,对奥斯卡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战争对人的影响很难具象概括,我想,压抑、虐杀和暴动很容易滋生异化的东西,比如海边钓上来的那个腐败的马头,里面有很多鳗鱼钻来钻去,但是还是被人抽出来做成汤吃掉了。

铁皮鼓完整版剧情介绍

  奥斯卡(大卫·本奈特 David Bennent 饰)的家庭有些荒诞。他的母亲和自己的表弟相恋,由于近亲不能结婚,所以被迫嫁给了一位商人。奥斯卡是谁的孩子只有他母亲知道。在他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了他一面铁皮鼓。奥斯卡十分喜欢,整天挂在脖子上敲。
  一天,奥斯卡躲到桌子底 下玩的时候发现了母亲与舅舅的秘密,他认为成人世界充满了欺骗,于是决定不再长大。当奥斯卡从楼上跳下时,奇迹发生了,他从此不再长高,身高永远只有三岁的水平!
  奥斯卡还意外获得了一种神秘的能力――高分贝的尖叫。当看到母亲与舅舅幽会时,他会爬上钟楼,用尖叫震碎所有玻璃;当老师责骂他时,他的尖叫震坏了老师的眼镜。奥斯卡维持着三岁的身高水平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