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罗莎·卢森堡

罗莎·卢森堡(1986)

罗莎·卢森堡

评分:7.7 / 地区:捷克斯洛伐克 / 西德/ 片长:Sweden: 123 分钟 / USA: 122 分钟 / Argentina: 123 分钟 导演: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 热度:3825℃
类型:剧情/传记/ 语言:德语 / 波兰语 编剧: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主演: 巴巴拉·苏科瓦
状态:TS清晰版更新:2021-09-02
影片别名:罗莎.卢森堡

罗莎·卢森堡下载地址

罗莎·卢森堡影评or剧照

波兰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梦想着德国威廉主义时代的革命。尽管卢森堡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信仰而战,在德国和波兰多次被囚禁,但她与爱人和同志们疏远,直到这位雄心勃勃的领导人因她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巴达起义中的领导地位而被弗赖科普暗杀。中间穿插一段罗曼司:罗莎卢森堡抛弃出轨的丈夫,跟一个崇拜者发生情愫。由巴巴拉·苏科娃(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罗拉》(Lola, 1981)中的明星)出色而冷静地表演,是对极其复杂的性格的一流介绍。它必然被简化了,同时也代表了卢森堡传记中至今最被接受的那些方面。

罗莎·卢森堡剧照

非常女性视角的女性传记。 性别叙事解构阶级叙事不是创作初衷,叙事本身确实包含否定之否定:女性特有的敏锐洞察力让男性黯然失色——虽然镜头调度和临场表演都过分强调Rosa性别而显得神经质,革命被淡化成请客吃饭甚至盛大狂欢,不惜冗长援引传记对象自己的文本仍然表现出文学设计所包含极大的尊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知识分子左翼重新发现了Luxenburg,影片是这场思想运动二十年后的回响——不知由Fassbinder与Jane Fonda共襄其事会有如何别样的火花。 开口闭口“赤匪”那几位豆瓣废物们大概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战后德国史一无所知才会想当然的狺狺狂吠:即便抛开历史重重迷雾存而不论,传记电影本身也并无半点赤色的迹象。 德国是冷战在欧洲前哨与关键,恰恰时处两德合并前夕,东德也在同年重拍了Thälmann传记电影——历史的吊诡一至于此。

罗莎·卢森堡剧照

刚看完导师的传记片,立即想起本片。卢森堡就较适合流水账式传记,因为她的历史重要性就是政治实践(她作为SPD/斯巴达克团领袖>作为《资本积累论》作者)。所以她的思想、性情、政治实践就很好地展现在几次演说中(如曼海姆党代会与倍倍尔的“互动”);Barbara Sukowa更是演出了女中豪杰的气概

罗莎·卢森堡剧照

不知是发着烧免疫力低还是真的戳中泪点,全程泪目。中规中矩的一部传记片,但几个场景很动人,与监狱长的对话“你到底爱不爱德国?”“德国只是一个永远学不会自由的孩子”。还有罗莎一整日的坐在花圃中或瑀瑀独行在雪地里的镜头,那抗争者的孤独……

罗莎·卢森堡剧照

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罗莎谴责“为了工作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女性。”的男性。当男革命者问罗莎的时候:“你是想要革命还是想要孩子?”罗莎说:“我都要!”(对于女性来讲革命与生活/爱情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元问题,但是对于男性似乎只有一个选择)。与激进派不同,罗莎非常清楚所有的社会变革必须经历阵痛的过程,她自己已经做好为此牺牲的准备,但更重要的是革命应该有爱和耐心,她所做的准备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制度,由于一战爆发,她认为德国现阶段应该尽力避免流血暴力、大规模战争和工人阶级无辜死亡,故而罗莎是一个指向未来的革命理想主义者。

罗莎·卢森堡剧照

我来过,我又来到,我还将重临!大段引用书信集可以感受到卢森堡本人的文采斐然和强烈的感染力,向这位无产阶级斗士致敬!最后被军国主义者暗杀仓促扔进河里死状凄凉,那句绝望的nein透露着多少理想未竟的不甘,德国革命就此转折。在坎坷的革命之外,电影中那些关于花关于友人关于童年的纯真片段建立起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革命女性形象。

罗莎·卢森堡剧照

专门在卢森堡诞辰150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天来看,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流水账一般回顾罗莎卢森堡成熟时期的半生,对罗莎的情感生活大书笔墨,相比之下政治的片段则显得有些局促,时间线不清晰,也略过了很多重要事件(比如完全没提到列宁,也许是出于冷战形势的无奈),没有多少铺垫,让人有一种性别叙事喧宾夺主的感觉。但同时这也使得罗莎本人的形象极其丰满,不管是演讲时的澎湃激昂、恋爱时的热情冲动还是对生活的丰富感悟(与传统的职业革命家形象大有不同),都在女主角出色的表演下鲜活生动(女主在20年后又与导演合作汉娜阿伦特)。结尾干净利落,甚至有些冷酷,只有悲凉的兰德威尔河水缓缓流淌,诉说历史的哀伤。让我们在这个日渐紧张的时代再次回味一下她的绝笔吧——我来过,我又来到,我又将重临……

罗莎·卢森堡剧照

虽然叙事比较跳跃,不了解历史背景的话很容易摸不着头脑,但此片表达出了女革命者心中与激情相交织的理性、浪漫与诗意,把罗莎卢森堡的思想深度也呈现得很好,其实要好于20多年后特罗塔与苏科瓦再次合作的《汉娜阿伦特》。

罗莎·卢森堡剧照

1914年德国战争拨款法案投票,SPD全体成员只有李卜克内西一人投反对票。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历史书里的一句话,在当时却是无数人辛劳奋斗的付诸东流以及几百万人被送往地狱门口。

几条私人感受:(1)以卢森堡的狱中回忆串联过往生活片段,这种手法用来表现卢森堡逐步陷于众叛亲离之境的过程是合适的,但只要注意力稍微分散,乱时序的蒙太奇便显得不知所云,因而沉闷(2)苏科瓦的表演神经质的成分多了些(3)1914年的反战演讲是最引起崇高感的片段,尤其是“最古老的宗教创始人和人类最伟大的先哲的理想”一句(4)片中两次出现片中人物演奏音乐,第一次是接近片头处的新年舞会上乐队演奏舞蹈配乐,第二次是李卜克内西在最后的藏身之处弹起月光奏鸣曲;前者愉悦,后者沉郁,早前舞会上的罗莎容光焕发,最后独坐灯下的罗莎形容枯槁,两者的对比令人心痛。相比于监禁,为信念而终至众叛亲离才更显出殉道者的形象。在这一点上,特罗塔做得很好。

八十年代出品,扮演罗莎·卢森堡的和前年扮演汉娜·阿伦特是同一个人。同时看两部片感觉很怪异。主演太过敏感,神经质,以致于有些干扰了两部作品的历史人物原型。剧情也很沉闷。这点上还比不过意识形态很浓重的东德《台尔曼》。不过在两德未统一前,西德做到这样客观的看待激进左派分子已经很难得。

把我想象中那个热情,倔强,热爱生活,娇憨又有些冲动,倔脾气的卢森堡还原出来了。虽然真的百分百喜欢这样的人,并认为真正的革命家就应该是卢森堡这样的,但我还是会感到一丝困惑。如此美好的理念,真的可以落地吗,尤其在斗争局势日益严峻的条件里。

罗莎·卢森堡完整版剧情介绍

剧情梗概:根据上世纪初一位激进犹太政治领袖的书信和演说改编,讲述了罗莎·卢森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参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风风雨雨,直至1919年遭到暗杀。“红色罗莎”个性非常张扬,九次被监禁,但斗志永不消沉(直到一战后)。

第3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玛格雷特·冯·特洛塔 第3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女演员巴巴拉·苏科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