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细细的蓝线

细细的蓝线(1988)

细细的蓝线

评分:8.1 / 地区:美国/ 片长:103 分钟 导演:埃罗尔·莫里斯 / 热度:24756℃
类型:悬疑/纪录片/犯罪/ 语言:英语 编剧:埃罗尔·莫里斯
主演: Randall Adams/David Harris/Gus Rose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17-10-22
影片别名:细蓝线 / 一线之差 / 正义难伸

细细的蓝线下载地址

细细的蓝线影评or剧照

在美国,“细细的蓝线”图案有另一种解释:中间横穿的蓝线表示全体警务人员,上半部分的黑色表示社会,下半部分的黑色表示罪犯。整体图案表示警务人员是站在社会稳定与暴力犯罪中间的一股力量。

细细的蓝线剧照

《细细的蓝线》这部纪录片首创了案件重现的叙述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案件的情景,融入案件的调查析证。这部纪录片的内容也相当的震撼人心,并借助片中一位被访对象的话点明了什么是区分民主与集权的“细细的蓝线”。

细细的蓝线剧照

细细琐琐,模模糊糊,没有打上名字简幕,对每一个人的了解都是从另一个人嘴里知道的。看着看着打脸美国司法正义,不过是一条细细的蓝线,而已,迫切地想要定罪一个非 未成年人,结果被那个他们眼中“更光明”的未成年啪啪打脸,虽然看起来法官和警长并沒有觉得脸疼,沾沾自喜攀比跟最高法院的票数总和??不觉荒诞,讽刺愚昧倒比比皆是,后现代新纪录片开山作✅

细细的蓝线剧照

细细的蓝线,旨在维系司法之公正,却不时成为横亘于真相面前的路障。葛拉斯的配乐极大地强化了事件还原的临场感,而我也并不认为后者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原则,它甚至超越了纪录片的功能,重造了真正的真相。

细细的蓝线剧照

不同于纪实性的纪录片,全片以故事性叙述方式和搬演的手段依据人物的回忆进行重现,艺术性的处理方式,动静态的结合展现了那段尘封久远的历史,第一视角的采访,大量线索的串联组合,以罗生门般的表现方式让人不禁沉浸在这起扑朔迷离的案件中,参与其中,辨别真相与谎言,细细的蓝线以独特的处理方式奠定了其在纪录片中的重要地位,很棒的一次观影感受

细细的蓝线剧照

非常haunting,素材整理高度effective,反复用纸媒的照片和特写来颠覆、批判当时纸媒报道的故事,场景还原的拍摄手法像是采访人物当时爱看的黑白电影,只不过现实是一个更黑色、甚至没有正义的世界 而那些人物在里面扮演的角色有多讽刺不言而喻 片名很有深意,表面是prosecutor法庭的说辞,也指那个被认错的车子,和这条细细的蓝线多么容易被警察/司法跨越

细细的蓝线剧照

80年代美国纪录片。祛魅纪录片。埃罗尔 莫里斯。电影不从总体上质疑纪录片制作的力量,只是对某些形式或制作过程进行了祛魅。影片在揭示纪录片人工性的同时,也试图揭穿一宗谋杀案的现实真相。采用了70年代的综合格式,没有画外音评论,并且将参与者的采访同胶片素材混合在一起。自反性提出了纪录片中重新演绎的问题,包含了深刻突显不真实感的对犯罪与调查的重新搬演。暗示了原初事件只能通过渺远和有偏见的复述来获知。影片表明,个人的偏见、文化倾向和电影的惯例经常误导我们,也认为纪录片可以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近似的真理。无资源

细细的蓝线剧照

看了琳达 威廉姆斯的一篇论文《没有记忆的镜子》当中对于这部影片的案例分析之后才补看了这部很有历史意义的纪录片 导演莫里斯通过放弃窥视般的客观性 完成了某种比制造真实更为有用的事情 这可以说是颠覆了之前纪录片的呈现模式和拍摄方式 搬演和情景还原的手法也为之后同类型的纪录片提供了先导 他的采访使当事人能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谈话 每个人都从他们自己的角度 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诉说着这个事件 导演莫里斯毫无疑问攻击了美国之前以《初选》《推销员》等纪录片为代表的所谓墙壁上苍蝇的“直接电影”的神圣传统

细细的蓝线剧照

社会使人身陷囹圄,人人都是替罪羊,天知道谁是罪人谁又无罪。但亚当姆斯或许已经是幸运的那一个。该影片首创后现代新型纪录片形式。看的版本清晰的让人害怕。大特写展露碎片信息,稳定的摄影,精致的光影,精心的剪辑。再现原景,多人采访。该片子将所有的信息碎片,如话语、报刊等,拼成一面镜子,照应了真实,推翻了虚假。第一次觉得纪录片终于不把观众当傻子了,纪录片也可以充满悬疑感和侦探风,也可以充满电影气息和剧情意识。蓝线一定给后世的专题片和刑警片等类型都提供了结构框架、美学形式、视听语言等多方面的借鉴吧。充斥着扮演的纪录电影,到底距离真实有多远?我依旧认为,世上本没有绝对的真实,从阐释学的角度来看,一件事情一旦开始阐释,便离本质越来越远。展现真实的方法千万种,但用力奔向真实的初衷永远值得称赞。

抽丝剥茧,至少在影片开始没有预设立场或者预告结论,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观影者也是随之左右变化。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前期看了太多赞美片,现在看了不少反向揭露片,几十年直至错判者过世后都未平反后,对制度的信任是几乎崩溃的。有理论说美国消灭死刑其实是为了减少冤假错案的损失,而非简单的人道高级考量,由此片看来这是很正确的。此片还有意思的一点在于22年后Philip Glass在时时刻刻里简直照搬了此部电影里的配乐,当然抄自己的不算抄。

这是一部今天更需要重新审视其价值的纪录片,导演的野心远不止依靠介入去寻找真相,更想告诉人们真相的不可靠性和不稳定性。此片以其无处不在的表演行为,揭示纪录片绝非只是那些追求纯粹纪录片的人口里所谓的纪实本质,而是和剧情片一样天生有表演性行为的文本。它不但没有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反而促成了人们坚定认为纪录片就是真实和影像之间,诠释与偏向之间的产物。

不知道这一部这样的搬演算不算开山鼻祖?感觉后来看的好多罪案纪录片都是这样的调子//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或说影响了影像的表达//社会影响大于纪录片本身 可能这也是纪录片特有的功效(是比剧情片更强势的影响

细细的蓝线完整版剧情介绍

本片采用了事件重现的方法再现了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11年后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Randall Adams)、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Michael Randall),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亚当姆斯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姆斯的判决。由于达拉斯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亚当姆斯终于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本片也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赢得国际纪录片协会大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并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保护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