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加里波利

加里波利(1981)

加里波利

评分:7.4 / 地区:澳大利亚/ 片长:110 分钟 导演:彼得·威尔 / 热度:337℃
类型:剧情/历史/战争/冒险/ 语言:英语 编剧:戴维·威廉姆森
主演: Charles Lathalu Yunipingli/Bill Kerr/Harold Hopkins/梅尔·吉布森/Mark Lee/Heath Harris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17-11-18
影片别名:战火危城 / 戈利波里 / 加利波利战役

加里波利下载地址

加里波利影评or剧照

(7/10)澳大利亚的《加里波利》和土耳其的《恰纳卡莱》是讲述同一个故事背景,两个片名是交战双方对这场战争的不同称呼。澳版偏重凡人视角,从“害已”的角度反对战争;土版偏重家国视角,强调保家卫国的意义。

加里波利剧照

“1975年,拍完悬崖野餐之后,我在琢磨一个发生在法国的一战故事,有人对我说,干嘛不拍加里波利?现成的题材。第二年,我去伦敦参加悬崖的首映,决定顺道去趟加里波利。先到了伊斯坦布尔,租了辆车自己朝战地开去,那真是很棒的体验。整整两天时间,都没看到半个人从那坡上下,又沿着壕沟溜达,发现了不少战事遗物,纽扣,旧毛,皮带,驴骨,甚至还有没破的水壶,一切都是老样子,我真得触景生情历史感伤,完全改变了对加里波利的认知,当时当地就决定必拍此片。”

加里波利剧照

不同于那些充满着紧张刺激和英雄主义的战争影片。《加里波底》更多的反映的是战火中的真挚的友谊和性格的成长,从平常人的角度对荒唐无知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性进行反思

加里波利剧照

7.4分。影片讲述了一战时澳大利亚几个热血青年,在加里波利参加与土耳其军队作战并大多悲惨牺牲的故事。剧中有三段赛跑,一是男主角阿奇光脚与骑马的儿时伙伴在家乡荒漠里,二是阿奇与另一男主角法兰克在体育运动会上,三是这俩好朋友在埃及开罗新兵训练营攀登金字塔比赛。对于满怀爱国热情的新兵来说,或许他们觉得参战就像赛跑一样,只要一腔热血、奋勇争先就一定会赢得胜利。事实给了他们血的教训,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是死亡、伤残和恐惧。为了对比展现战斗冲锋的残酷,导演刻意设置了新兵们裸体海滨游泳、战壕内倒买倒卖、神情轻松嬉笑打闹的场景,我倒觉得这违背常识了,战场上与敌咫尺之遥对垒,新兵蛋子不可能做得到啊。为了表示两人深厚友谊,阿奇放弃了相对安全的通讯员而主动让给了法兰克,最后英勇牺牲。这是一部反战片和友谊片。

加里波利剧照

刚好前不久刚读到这一段历史。好莱坞光环掩盖下的澳大利亚电影工业其实一直都在产出令人敬畏的作品。Peter Weir的一些视觉语言放在当时其实很有一种超前感,尤其是对战争局部场面那种现实主义的日常与残酷性的表现。吉布森那时真是年轻hhhh。结尾难过。

加里波利剧照

影片的前100分钟大概是我看过最优哉游哉的战争片,这些澳大利亚士兵好像在度假。这一份荒谬的休闲与全灭的结局对比如此强烈,让这部产自上世纪8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在今天看来依旧不同凡响。也让我记住了澳大利亚史上最惨烈的战役 - 加利波里!

加里波利剧照

澳洲好荒凉,好像一片沙漠。死得不值,简直就是让澳大利亚士兵去自杀,该死的是英国军官。人,最怕的是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这正是某些所谓的领导人需要的。

加里波利剧照

看了两个记录短片后重温故事片。澳新军团血泪,加岛版《致青春》。用3/4的时间描绘青春的无比美丽,用最后1/4的时间把这种美丽击碎,而击碎这美丽的,是爱国主义。讽刺的是,这个国家不是他们生活的澳大利亚,是遥远的岛国。

加里波利剧照

Serina的“最后一课”,一部以一战Gallipoli战役为背景的澳大利亚电影。据Serina说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时还要字幕,因为澳洲口音太重。前半部分太冗长。最后一幕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还是被震撼到了。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振作了一下终于没有被玩手机的女同学们发现

导演透过小人物的视角,另类展现了一场悲壮战争的始末。淡化处理战争戏,铺垫了一个多小时小人物的民俗轶事,对于看惯了生死相对的大场面的观众而言有种很奇怪的感受,电子乐搭配战争戏真是奇妙。那时候的梅尔还没成为好莱坞的铁血硬汉,真是嫩出水。

本片让我想起了西线无战事,一样的风格,都是聚焦在小人物身上。前期重点反应主角入伍以及入伍前的生活,以此来衬托后面的战争,虽然铺垫过于亢长,但是却不是无聊的,最后一个镜头主角被子弹打中,似乎前面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其实这更能反应出战争中渺小的人物的命运,主角和其他所有士兵一样,谁没有自己的故事?他们都只是普通士兵,他们也都可以成为主角,但是在残酷的战争下他们却什么也不是。

真实的战争其实只有后面20分钟,可是前面铺垫越长越让人对战争里的生离死别无可奈何,就差那么半分钟就让两个好朋友生死两隔。Peter Weir把这个战争片拍出了浪漫气质,壮丽的沙漠景色、战争前的舞会、夕阳中的金字塔、地中海边的海中嬉戏,和他的作品《悬崖下的午餐》一样唯美。PS,年轻时的Mel Gibson真的太美了。

加里波利完整版剧情介绍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利普里战役是盟军惨败的一场战役,却有无数澳洲人参予和牺牲。导演藉这场战役写一个少年梦,阿奇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本来是运动场的跑手,为了伸张正义参战,便把体育精神也带到战场上。他拒绝在战场上充当微不足道的跑腿,宁愿跳出战壕与敌军交锋,明知上级颁下荒谬的命令,仍然忠心耿耿地执行。他的好友法兰是一个浪子,喜欢在运动场上作弊,来到军营也是玩世不恭,等到他真正沾染战争的气氛,也逐渐收起轻佻态度。电影从澳洲西部的牧场开始,发展到开罗的训练军营,最后在土耳其的战场结束。战场上的军官求胜心切,明知下属被敌军的机关枪瞄准,仍然迫令他们冲锋陷阵,结果一败涂地。两个年青人一心为社会服务,结果一个要赔上性命换取经验,留下好友在旁边狂号,惊见理想幻灭。
  影评&幕后
  编剧和导演用相当细腻的步调,将人性光辉描写得相当淋漓尽致,撼动人心。影片最后的停格,让人联想到了知名战地摄影记者 Robert Capa 于西班牙内战所摄下的经典照片《A Republican militiaman meets his death》。本片荣获澳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等八项大奖,梅尔·吉布森更因此荣获影帝头衔。本片获得澳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男主角 (梅尔·吉布森)、男配角 (Bill Hunter)、摄影、录音、剪接等奖项。
  梅尔·吉布森1956年1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因浓重澳洲口音被当成澳洲人,父母是爱尔兰天主教徒,在纽约长大的吉布森从小就对电影产生巨大浓厚的兴趣。
  1968年他随家庭迁至澳大利亚居住,并且在悉尼学习专业表演技术。随后进入影坛,1979年,吉布森出演了两部不同题材的故事片,在感人的剧情片《蒂姆》中,这位22岁的小伙子因成功演绎了而获得萨姆奖;另一部令他一举成名的则是著名导演乔治·米勒的科幻片《疯狂至极》,这两部影片的成功使得吉布森成为澳大利亚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此外,他还主演了米勒导演的另一部影片《蒂姆》与此同时,他还受到另一位澳大利亚新浪潮导演彼得·威尔的青睐,主演《加里波第》并因该片第二次获得萨姆奖最佳男主角奖。1981年,吉布森在《冲锋追魂手》中的出色表演使他首次被全世界关注。他与威尔的第二次合作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这次他在影片《危险年代》中饰演一位企图掩饰印度尼西亚血腥政变的麻木无情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