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波拉特

波拉特(2006)

波拉特

评分:7.4 / 地区:美国 / 英国/ 片长:84 分钟/ 82 分钟(多伦多电影节) 导演:拉里·查尔斯 / 热度:31582℃
类型:喜剧/ 语言:英语 / 罗马尼亚语 / 希伯来语 / 波兰语 / 亚美尼亚语 编剧:萨莎·拜伦·科恩/Anthony Hines/彼得·贝恩汉姆/丹·马泽/托德·菲利普斯
主演: 萨莎·拜伦·科恩/肯·戴维蒂安/路奈尔·坎贝尔/帕米拉·安德森/Jean-Pierre Parent/Bob Barr
状态:1280p高清更新:2021-09-02
影片别名: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 / 波叔出城:哈萨克乡下佬去美国搵着数 / 芭乐特:哈萨克青年必修(理)美国文化 / 鲍莱特 / 宝拉西游记 / Borat!

波拉特下载地址

波拉特影评or剧照

电影《波拉特》的全名叫《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这是一部比伪纪录片更真实的伪纪录片。很多场景拍摄时路人以为是真的拍纪录片。由于根本不知道节操为何物的主演萨莎·拜伦·科恩精湛的屎尿屁风格演绎,导致电影上映后剧组频繁被路人起诉。电影讽刺了美国文化的AB面:政治正确面和真实的一面。诡异的是在表达美国文化真实的一面时你找不出任何戏谑的成分。美国人从容冷静的表达自己真正的态度与所谓的政治正确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美国文化的虚伪。电影还恶搞了哈萨克斯坦的国歌,2014年女排世锦赛用了恶搞的版本,搞得哈萨克斯坦队当时一脸懵逼...

波拉特剧照

很好笑也很好哭,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在上学,我想那是波拉特认为的这趟三周的旅程中的the great times,现在走入社会,再来看时更能体会那种shit times的况味。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处理方式,用纪录的实况形式去消解夸张的人事,却令整体更为的凸出,它某些意义上是一个个段子,但这就是没有故事没有主题的人生会遇到的事,波拉特没有想到,他坐在巴士上,想到过去的旅程,他就像大部分的我们,来到世界,认为所有都有意义,要去学习,实际会得到什么呢,他要么开始对难以捉摸的事物进行绝望的追寻无休无止,要么继续寻找难以接近的起源直到虚无,波拉特就是一则回到虚无的好笑又好哭的寓言。

波拉特剧照

那首极尽嘲讽,胡改歌词的哈萨克国歌。竟然后面还发生这样的轶事:2012年3月,哈萨克斯坦一名运动员在科威特举办的国际射击比赛中获得金牌,奏国歌时播放的是波拉特电影中恶搞的“国歌”,该运动员全程没有发觉,手放胸口听完了整个歌词,之后举办方表示该事件是由于工作人员在网路上下载了错误的国歌所致。此事件后哈萨克斯坦政府出台政策要求运动员必须能分辨国歌。

波拉特剧照

我一向喜欢嘲弄、解构social institutions的作品,看过的上一部还是布努埃尔“自由的幻影”。“波拉特”给观众制造了一连串的不适与尴尬。反思这些情绪的由来让人意识到自己被规训的程度之深。

波拉特剧照

如果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几乎是在用公路片的形式做了一个field trip.其本质与核心并不在于搞笑幽默,而在于其母题:Xenophobia. 当美国自诩为“世界熔炉”的同时,一个中亚的外国人就可以把整个社会搞得地覆天翻,甚至惊动FBI. 其实无在乎挑战社会底线与否,波拉特剥开了美国最虚伪的一面,以一种最荒诞的方式。而且比起波拉特的荒诞不经,更为荒诞的反而是摄像机下的现实生活。这部片子里印象最深的都是最底层的人物—朴实而善良,那是他们共同的名字。

波拉特剧照

把文化差异展现得妙趣横生,恶搞喜剧的表皮下包覆着悲伤孤独的血脉。拍摄手法有一种“偷窥”的自然感。而编剧更是处处讽刺,针针见血。

波拉特剧照

2021?051: 似乎get到了波拉特的演技,真的是人民缺德艺术家。黑起美国来,是黑哈萨克斯坦十倍的力道。女权,种族,气候,什么议题都往里面装。屎尿屁到头了,就是在其中怡然自得,假装无辜,甚至透露出了纯情。这种代入土鳖视角的拍法真的很绝,很多问题因为陌生化而显性。相比之下,保守派在拜伦眼中,也不过是外来的野蛮人。

波拉特剧照

整体还行,笑点真的能让人发笑,就是有点低俗,但不完全是搞笑而恶搞,主角的行为和其性格设定比较符合,属于人物的喜剧性格而产生的笑点,不是乱七八糟拼凑的笑点,另外整个故事相对显得真实,能够让人够耐心的跟随故事的进展看下去,相比之下主角的另一部电影独裁者就显得很不真实,笑点也沦为了低俗恶搞之梗,非常让人出戏!当然了,不管是哪一部都是少儿不宜,且保守的人不宜!

波拉特剧照

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天气预报、波拉特与阿扎马特裸体打斗追逐等段落,笑了。★★★☆ 本来以为是根据剧本拍摄而成的伪纪录片剧情电影,了解了些许幕后制作对这部电影的大胆拍摄方式刮目相看了。→ ……影片在表现形式上虽然看起来很像新闻纪实,却绝非纪录片。而且,这里没有可以遵循的完整剧本,萨莎·拜伦·科恩只是搭出一个故事的框架,然后随机拍摄……简单的解释就是:将一个虚构的人物放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周围的人也都是真实的,没有场景没有道具,除了主角之外,其他人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已经被收在了镜头里,有点像电视节目中的偷拍环节。……-时光网 幕后揭秘:http://movie.mtime.com/48308/behind_the_scene.html —— Budget:$18,000,000 (estimated),Cumulative Worldwide Gross: $262,552,893

7.【剧作】影片以纪录手法拍摄,其中不少看起来都是随机的即兴事件。这位举止出挑并能引发争议波拉特形象对顶这个政治正确的社会观。拜伦的确做到了,用他的幽默以及凡人甚至是贬低自己的态度指向这个高傲的美国社会,那些民权运动的中坚力量,犹太人、女权主义者、中产阶级家庭和商人、狂热的宗教分子,如果意见不合有被冒犯,那么go out。当然还有那些边缘群体同性恋者、有色人种和兄弟会成员,至少他们还算友好。2q

过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之间应当如何弥合?亦或,是否有“同化”的必要?波拉特自称来美国学习文化,但自身所带有的哈萨克斯坦文化却使他“所要学习”的文化的人感到诧异。虽说我们无法磨灭自身的文化烙印,但不试图融入其他文化反而“放大”该差异,或许是一种“哗众取宠”也未可知。学习的第一步应当是了解他人的文化习惯,并接受新鲜事物,当自身拒绝改变其文化特质,学习这件事本身就不再成立,我们能看到的,无非是一个跳梁小丑与一群尴尬到不行的人。而影片无所不在的文化冲突,对于双方来说都是煎熬。

披着三俗恶搞外衣的高级讽刺剧,美国人的无知与自大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道理我都懂,但还是忍不住玻璃心一下,被这样恶搞的哈萨克斯坦就挺无辜的,我甚至觉得胡编出一个国家来美国人可能都未必清楚哈哈哈(怎么好像自己也成了讽刺对象的感觉

波拉特完整版剧情介绍

  电影用讽刺癫狂的手段,展现了哈萨克主播波拉特(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到美国的一场“文化之旅”。波拉特在哈萨克国内是个排名第六的主持人,擅长用粗俗搞笑的桥段吸引观众眼球。他的家人也有点儿“怪”,妹妹还获得“风尘小姐”的第四名。
  就是这样一个主持人,被派去了美国进行文化学习,并拍回来一部纪录片。波拉特和制片人在人们的欢送下来到了光怪陆离的美国。他开始学习美国的礼仪,接触美国的文化,然而却处处碰壁,处处闹出笑话。这天波拉特在电视上看到心中的美丽女神,心驰神往,甚至忘记了此行任务……能否学成归国,对于乐不思蜀的波拉特还是未知数呢。